對知識工作者而言,閱讀是工作。而選讀物,是基本的專業。
這不是口號,選書及閱讀,是我們必須變成排程,並加進行事曆的工作。最近,一位我顧問團的成員,提出在選書上有難以兼顧的困境。正好是典型的「有一好沒有兩好」煩惱類型。正好藉此聊聊,如何處理這類的問題?以下是我的建議:
一、釐清要素
首先,將魚、熊掌、以及其他所有讓你躊躇的要件通通丟出來。知識工作者在選擇研讀書目時,需要考量到:這個主題的「市場」、是否迎合個人「興趣」、有沒有支持到自身的「專業」。
兼具,是理想。但理想就是理想,通常難以企及。打從一開始就要放棄這種期待。不要跟我說什麼小孩子才做選擇,大人面對大人的煩惱時一樣很無助。是說也是有可能遇到兼得的時候,但眼前肯定沒有啊,不然為什麼會煩惱?
二、排出順序
接著我們要開始取捨。面對取捨這個千古難題,解方通常是「排出順序」。以這位顧問的狀況來舉例,現在的階段需求是:「興趣 > 市場 > 專業」。由於是尚屬歷練中的顧問,維持「系統性輸入」、「系統性輸出」的操練是最為關鍵的。
因此用自己感興趣的書目來支持能力跟習慣的培養,是階段性的首要目標。換言之如果還不能輕易、按時地完成一個完整的作品,建議不要太為難自己,研讀看不下去的書。所以我對這位顧問的建議就是:「如果有本你喜歡的書、同時也有市場熱度的話,就拿來鑽研跟做作品吧,並藉此提升專業。」
三、檢視底線
順序以外,也要設定個別要件及格的底線。例如:雖然興趣優先,但一本十年以上的書在我們機構「市場」面的考量鐵定不及格,所以儘管第一順位的「興趣」很高分,也要抱憾排除。
再例如:雖然有人擇偶外型優先,但如果一個外型完美的對象,情商卻低到跟他在一起隨時都很有壓力,那也只能抱憾排除。所以照這個邏輯,如果顏值真的是你向內心探索後,認定為真正的第一順位,那麼⋯⋯全部都低標及格,只有臉完美,也是會幸福的喲。
所以看人可以先看缺點,看最誇張的那個缺點,如果你也能接受的話,就沒問題了。回到選書的話題,「專業」面支持度的及格底線,我認為是顧問有沒有實踐的機會。因為如果與自己從事的事情相距太遠,淪為紙上談兵是無法累積專業的。
綜合以上,三個面向的排序因人而異,找到自己的順序,並劃下底線,就能循這套原則來選書囉。例如我目前的考量是:「專業 > 市場 > 興趣」。意思就是我優先從自身需用的專業領域選書,再挑其中特別迎合市場的部分。
興趣放第三位有點狡猾,因為走到現在,我的專業已經包含興趣考量了。